中外学子共赴科技金融“上海方案”行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启航

publisher:国际交流学院publishTime:2024-07-18views:10

7月10日,中外学子携手共绘科技金融“上海方案”——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启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国际交流学院和金融科技学院联合举办,旨在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一同从实践中体悟中国发展的加速度。这是国际学生首次参加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阿塞拜疆和蒙古国的2位国际学生参与其中。

7月10日,在老师和博物馆导游的指引下,中外学生一同参观了上海银行博物馆。上海银行博物馆不仅仅是中国货币演变与银行发展的见证者,更是金融知识的讲述者。国际学生们在金融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了解中国货币的演变和银行发展的脉络。

炎炎夏日,却抵挡不住中外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热情。在参观过程中,国际学生并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汲取,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惑与看法,并与中国学生一起交流所思所想。在了解中国近现代银行时,国际学生认识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服务模式,也感叹于中国金融从业者的智慧。

   711日,国际学生前往张江科学城和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参观并聆听了专业讲座——《科技赋能数字金融》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下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倾听走在时代前沿的学者表达他们对于高新科技的见解。

   在《科技赋能数字金融》讲座上,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科技部支持推广科李弘宇主要介绍了工商银行在数字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果。两位国际学生就分享内容进行提问,他们好奇五维布局中最为重要的维度,也希望知道数字化对于各行各业未来的影响。中国学生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例如数字化发展对于新质人才的要求等,中外学习互学互促,其乐融融。

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下的管理变革与创新》讲座上,同济大学王慧中教授将复杂的管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国际学生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使国际学生意识到传统的牛顿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社会,企业应当跟随时代的洪流,采用量子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发展。

在“搭建沟通桥梁,共促学生发展”国际交流学院与金融科技学院交流会中,国际学生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内心感受时代的脉搏、体悟中国的发展。他们意识到金融发展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激发了了解更多金融科技知识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学生纷纷表示,本次交流活动也带来了颇丰的收获,一方面,视野得到了拓展,能够从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交流会促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搭建起友好交流的桥梁。

   通过两天的交流学习,中外学习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在上海这一全球金融中心的创新模式,理解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掘中国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稳定与进步的贡献,加深了国际学生对中国发展加速度和科技赋能上海金融创新的新理解。